大连国际航运中心主框架形成
这10年,我市实施了“一岛三湾”核心港区,周水子国际机场改造及“军转民”,哈大客运专线、东北东部铁路、烟大火车轮渡等辐射域外的交通设施建设,形成了以“两港”为核心、“两路”为支撑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起了国际航运中心的主框架。
向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迈进。这10年,我市以保税港区为依托,并将保税港区的物流功能向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腹地城市延伸,构建起了辐射辽宁沿海和东北地区、连接东北亚的保税物流网络。已建成东北腹地大中型内陆干港16个,开通集装箱班列线路25条,周班密度达到60班以上,初步建成了辐射内陆腹地的海铁联运物流网络。
重点建设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极大拓展了物流业的发展空间。培育和引进了一批物流企业,推进了物流业的专业化发展。在普洛斯、伊藤忠、东方海外、日通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下,第三方物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全市已有物流及相关企业3500余家,年营业收入700多亿元。
你这10年,我市加快推进物流交易平台建设,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东北亚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和中国(大连)国际矿产品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正式运营,仅国际矿产品交易中心的年交易额就在20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了以大窑湾保税港区为核心、以石油与液体化学品、粮食、矿石等大宗商品和集装箱为主物流品种、以各类物流交易中心为平台的辐射东北亚地区的物流基地。全市累计完成港航建设投资约740亿元,相当于从新中国成立至2002年投资总和的14倍,建成了世界一流的3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码头。
2012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3.7亿吨,是2002年的3.3倍,居国内港口第7位、世界港口第9位。
集装箱吞吐量806.4万标箱,同比增长26%,是2002年的6倍,居国内港口第7位、世界港口第17位。
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以年均百万人次递增,2012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333.7万人次,是2002年的4倍,排名东北各机场首位、全国第16位。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战略决策后,立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2009年2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优化物流业发展的九大区域布局中,明确提出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东北物流区域,同时大连被列入全国21个物流节点城市。
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和龙头作用,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的建设更加突飞猛进。相关链接:大连旅游 黑岛旅游
——大连国际航运中心主框架形成
相关信息